南京钻井施工队钻柱损坏——伤痕疲破坏
从上面我们了解到,疲劳破坏是微小裂纹逐渐发展蔓延的结果,所以钻杆表面的各种伤痕将会降低钻杆的疲劳极限。钻杆在弯曲状态下绕着自身轴线旋转时,每边都交替地受到拉伸或压缩。如果钻杆表面有一个伤痕,这个伤痕就将不断地开启和关闭,而每开启一次都促使伤痕扩展。伤痕除了使晶粒具有初始变形之外,还会使应力集中和金属结构破坏集中。当伤痕底部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,伤痕将逐步扩大,直到**剩下的实体材料不足以承受整个负荷而发生破坏,如图5-28所示。因此表面伤痕,无论是由于机械的还是由于冶炼的原因,都将大大降低钻杆的疲劳极限,其影响程度取决于伤痕的位置、方向、形状和大小。就伤痕位置来说,如果伤痕发生在钻杆非主要应力作用的部位,则对疲劳破坏的影响不大。但如果伤痕位于离接头50cm以内发生**弯曲力矩处,就可能成为疲劳破坏的核心。纵向伤痕(相对应力方向而言)对疲劳破坏没有多大的危害,但圆周方向的伤痕将导致钻杆早期疲劳破坏。
现将钻井中可造成伤痕疲劳破坏的几种情况列举如下:
①钻杆上的钢印:由于所有横向印痕都能成为应力的集中点,所以,如果在钻杆上有钢印的位置不合适,则钢印会成为钻杆疲劳破坏的起始部位。现场有不少例子说明,裂缝就是开始于像这样些数字或字母的水平横划处,所以不允许在钻杆本体上打印,而应在钻杆接头部位打印。同时,钢印数码应顺着钻杆纵向排列,并用圆点来代替线条。
②电弧烧伤:如果不注意,在电焊时把金属管架错误地作为接地用的搭铁线,往往会使钻杆和金属管架之间产生电弧。虽然这种电弧烧伤的凹坑很小,但在钻杆上出可以形成很宽的烧伤带,引起伤痕疲劳破坏。
南京钻井施工队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操作建议。